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审核评估 > 正文
    西京学院:创新驱动 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西京学院以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历史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以及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的引导政策,建高水平校级科研平台。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色与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应用研究为主要方向,形成了以工程教育、工程研究为主的重点学科与领域,为实现“一流”的目标积极努力,打下坚实基础,也在民办高校内涵建设中,积累经验,引领创新。

      “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西京学院

      12月1日,“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中心)组建方案正式通过陕西省科技部门专家组考察论证,进入筹建期。这也标志着西京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和学科建设上又迈了一个新台阶。

      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将瞄准国内外中子物理学应用研究的前沿课题,解决了我国可控中子源的小型化、高产额、长寿命等关键技术,对于拓展可控中子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加大服务陕西能源勘探、兵器工业在线无损检测等方面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技术中心的重要意义在陕西有着重要的地位,陕西省是一个油、气、煤资源大省,尤其陕北煤炭资源极为丰富。陕西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产业占到全国的70%,技术集中度高。可控中子源技术领域的深度开发,将对油、气、煤的勘探研究、有效利用发挥技术支持的促进作用。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对技术的需求,进行系统研究和开发,持续地向行业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研究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建好工程技术中心,争取成为国内中子管及配套仪器设备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核心科研平台之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陕西地方需求作出贡献。

      工程技术中心已建成真空实验室、中子测量实验室和核电子学实验室,拥有目前极先进的中子管研发试验检测设备,通过了环境安全评价,取得了战略核材料使用许可证,在国内同类实验平台中处于领先地位。

      工程技术中心坚持“自主创造核心技术,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创新理念,形成了“以关键技术创新支撑工程技术研发,以工程技术研发促进成果产业化,以成果产业化收益再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的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工程技术中心成功研制了低通量系列中子管,并全部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其中,氘氚管可用自生靶、预制靶两种模式生产,产品已经系列化,年生产能力达100只,能满足随钻测井应用;研制的应用于石油测井的氦三中子探测器,已批量生产;承担了胜利油田随钻中子“863”项目研制,通过了“863”验收;承担了东华大学科技部重大专项铀测井仪研制,通过了项目验收;承担了中海油刻度大厅的总体设计及大部分井群建设,已通过工程验收,产值近1800万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地市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9项,累积金额近2600万元;发表论文49篇,获得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获得陕西省教育部门科研成果奖2项;开发的高温长寿命小直径中子管通过科技查新和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研平台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科研平台是高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提高科研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而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学院重视创新与积累,为学科建设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目前,基于国家重大领域发展需求,整合科研方向,融合形成,除组建陕西省可控中子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学院又成立了七个科研平台——

      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中心:与西安霍威电源、西安科维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市场开发、成果转化奠定基础,获得收益反哺科研平台建设。

      西京学院-华中数控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研发团队针对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开展研究,积极推动国家级别、省部级课题成果转化。

      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与优逸客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恒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度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将理论、实践与创新有机结合,有效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合作共研。

      会计审计信息学研究中心:与北京用友审计有限公司就我国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在审计技术研究与工具开发、审计职业化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转化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与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服务市场需求为出发,合作研发以新能源、新材料类为主的研究项目,实现项目产业化、项目需求化、产学研一体化共同发展。

      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研究中心: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陕西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新技术,推广新产品,促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达到产学研一体化。

      陕西民间造型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与西安上玄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开展一系列社会设计实践活动,按照市场规范与行业运营要求将陕西传统民间造型样式进行当代形态设计的实践转化。

      筑巢引凤重金投入以觅良才

      西京学院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中的“孵化器”作用,把科研平台建设成新型的智慧和人才高地,吸引和造就一批一流的领军人才,有效弥补了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短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机制灵活这一优势,筑巢引凤,重金投入,引进聚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

      学院董事长任万钧亲自主持研究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方案。他提出,为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必须下大力气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科研团队。

      学院为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以全球眼光,下大决心,大投入引进国内“985”高校和海外名校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杰出中青年学者。

      学院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跟踪关注成果突出的青年人才,加快“卓越教师”等拔尖人才培养,积极申报、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和有关研究项目,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先后制定了《西京学院引进优秀博士政策办法》《西京学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办法》等有利于人才发展的配套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帮助,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学院自2015年启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来,通过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优厚待遇和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士进入学院工作。其中的大部分人员现已进入科研平台工作。目前八个科研平台拥有固定研究人员180余人。八个科研平台均实行由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另外,学院聘请了业界领军人物担任各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总体在科研队伍建设上形成了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均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拥有能打硬仗、能攻难关的科研实力。

      学院以项目为依托,建立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机制。八个科研平台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理念,打破学科壁垒,不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实验室综合集成能力。学院还通过校政、校企、校校合作模式,以项目为纽带实现联合研发,并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科研平台的扩张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高层次人才聚集,给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带来的成果逐步显现。

      截至目前,学院获批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230余项,获批纵向科研经费380余万元。已签订横向课题合同170余项,合同经费总额达5600余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00余篇。申请各类专利共772项,获得专利授权共428项。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西京学院教师获得其他各类科研成果奖共90余项。获得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据《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学院科研竞争力连续五年领跑陕西民办高校。

      2016年3月23日,陕西省知识产权部门和陕西省教育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学院在本省81所普通高校中专利排名第13位。

    据悉,未来三年内,学院继续引进业内尖端专家,培育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不断优化科研队伍,形成高端学术研究团队,力争在1-2个方向上获得重大突破。

      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需要“大国泰斗”引领科技发展前沿,也需要“大国工匠”以及数以万计的创新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

      教学与科研不可偏废,科研要为教学服务。这是教育界的共识,也是西京学院的追求。本着这一理念和为中国制造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西京学院充分依托科研平台为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服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经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平台上,学院所有科研平台都接受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也对有需求的教学单位及其教师开放科研平台进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各个科研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活动,学生也可以自由出入这里和科研工作者共同交流、探讨他们感兴趣和不懂的问题;科研工作者也乐于指导学生参加这里的科研和教学实践活动。这种互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学院定制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全过程、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良好氛围,实现人才的多路径成长。

      2014年6月,在陕西省首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暨创新成果洽谈会上,学院作为仅有的一所民办高校在这里与公办高校同台竞技。在此次展会上,学院研究生共同研制的“新能源动力车”和“便携式仪器设备识别管理系统”获二等奖,刘强同学参与研制的无人飞行器项目被常州三晶国家级别信息技术孵化基地相中,受邀参加江苏省“龙城英才创新创业计划”。

      2014年樊水科导师指导的校级大创项目“启航创业工作室”最终转化为实体公司,并由原项目负责人(学生)进行运营,该公司在新媒体传播行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在2015年陕西极具影响力的10个新媒体中,该公司占3个名额。

      2015年,由刘静超、李晓辉、耿清凯、刘艳朋等同学共同完成的《由微型六轴飞行器控制系统》在陕西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暨创新成果洽谈会上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毕业生尚苗、张文广同学研发的Y-7飞机液压系统地面模拟试验台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并申请了1项实用新型专利;郭银赛同学为企业研发了3种类型的机载蒸发循环系统,申请获得了3项外观专利、1项发明专利……

      此外,2016年全校共参加大赛131项,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892项,3796人次;其中,国家级别奖项1328项,2292人次;省级获奖564项,1504人次。

      新形势下,西京学院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驱动提升科研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积极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朝着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向奋勇前行。

    打印文件 || 关闭窗口
    •  版权所有:西京学院图书馆 网站管理员:高蕾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邮编:710123 西京学院图书馆
       电话:(029)85628156(技术支持)|域名备案信息:陕ICP备05002719号 最佳浏览1024*768以上分辨率

    图书馆微信
    图书馆微博